
時間:2020-11-17 09:32 │ 來源: 健康時報 │ 閱讀:1537
11月13日,廣東省衛(wèi)生健康委公布10月全省突發(fā)公共衛(wèi)生事件信息,10月1日零時至10月31日24時,廣東全省21個地市除新冠肺炎疫情外,報告1起一般級別突發(fā)公共衛(wèi)生事件,為珠海報告的一起沙門氏菌食物中毒,發(fā)病48例。
9月初,成都市一幼兒園也曾爆發(fā)沙門氏菌感染食物導致幼兒患病事件。9月2日,幼兒園多個班級陸續(xù)有幼兒和教師出現發(fā)熱等癥狀,截至9月5日中午12時,共計報告30名幼兒、4名教師出現癥狀。
?
武侯區(qū)疾控中心證實,9月1日、9月2日幼兒園兩日所有食品留樣進行檢測,發(fā)現9月1日留樣的外購生日蛋糕中沙門氏菌呈陽性。且初步認定4名幼兒患病是由沙門氏菌所引起。
不僅在國內,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報道,當地時間8月8日,美國暴發(fā)的沙門氏菌感染不斷擴大,截至當時,已經感染了來自43個州的640人。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CDC)表示,其中至少85人已住院治療。
?
2015年,原國家食品藥品監(jiān)督管理總局發(fā)文稱,沙門氏菌病是最常見的食源性疾病之一,我國由沙門氏菌引起的食源性疾病居細菌性食源性疾病的首位。2006~2010年間我國報告的病因明確的細菌性食源性疾病暴發(fā)事件中,70%~80%是由沙門氏菌所致。①
沙門氏菌在肉蛋奶中常見,耐冷怕熱
?
沙門氏菌是食物中毒最常見的致病菌之一,肉、禽、蛋、奶、豆制品和糕點都可能引起沙門氏菌中毒。
?
需要注意的是,雖然蛋、家禽和肉類及其制品等產品是沙門氏菌致病的主要傳播媒介,但近年來,被沙門氏菌污染的即食食品特別是海產品引起的食源性疾病也多次發(fā)生。
?
2020年5月1日,安徽省蚌埠市五河縣富悅大酒店承辦丁某小孩周歲宴后,5月2日下午部分就餐人員出現嘔吐、腹瀉、發(fā)燒等癥狀。參加周歲宴的共80余人,共有55人到縣醫(yī)院、中醫(yī)院就診,其中34人住院治療。事發(fā)后,根據相關調查報告顯示,入院的人員體內檢測出了沙門氏菌感染癥狀。
福建省立醫(yī)院急診科副主任錢欣曾在接受健康時報記者采訪時指出,沙門氏菌是一種常見的食源性致病菌,可引發(fā)急性腸胃炎。人感染沙門氏菌后的12至72小時內,通常會出現腹瀉、發(fā)燒、嘔吐與腹痛的癥狀,這些癥狀一般會持續(xù)4到7天。②
?
同時,患者可能因嚴重腹瀉而導致脫水,必須送醫(yī)院治療。5歲以下兒童、65歲以上老人或免疫力有缺陷者更易感染這種病菌,老人、嬰兒等免疫系統(tǒng)功能不佳的人可能會發(fā)展出嚴重并發(fā)癥。
?
沙門氏菌最適合繁殖的溫度為 37℃,在 20℃ 以上即能大量繁殖。沙門氏菌可以適應不同溫度、濕度和酸堿度環(huán)境,在水中能存活 2~3 周,在糞便中能存活 1~2 月,在牛乳和肉類中生存時間較長,即使在腌肉中也可生存2~3 個月。
?
然而,沙門氏菌對熱耐受力較差。據2015年原國家食品藥品監(jiān)督管理總局發(fā)布公告,沙門氏菌對熱、消毒藥及外界環(huán)境抵抗力不強。在65℃條件下加熱15~20min即可殺死,100℃下立即死亡”。①
?
所以,加熱是殺死沙門氏菌很有效的措施。
預防沙門氏菌感染,做到這幾點!
沙門氏菌感染輕者一般幾天后自行好轉,沒有后遺癥,但重者可出現痙攣、脫水、休克、敗血癥等癥狀,甚至導致死亡。
?
福建省立醫(yī)院急診科副主任錢欣在接受健康時報采訪時介紹,預防沙門氏菌感染,最好的辦法就是平時注意衛(wèi)生,在生食蔬菜和水果前,一定要將它們用流動的自來水清洗干凈。熟食最好在10℃以下低溫保存,食用前必須用80℃以上高溫加熱15分鐘以上才能將該菌殺死。對于市場銷售的各種即食食品,應盡量購買正規(guī)品牌、包裝完好的產品,并注意生產日期和保質期,食用前注意是否有變質情況。②
?
北京市疾控中心也曾發(fā)文提醒,預防沙門氏菌感染,還要做到以下幾點:③
?
1、養(yǎng)成良好的衛(wèi)生習慣,飯前、便后要洗手。
2、不吃生肉或未經徹底煮熟的肉,不生吃雞蛋,不喝生水,不喝生奶。
3、廚房的砧板要生熟分開。尤其是加工生鮮海產品和生肉類食品后,務必將砧板洗凈晾干,以免污染其它食物。
4、生家禽肉、牛肉、豬肉均應視為可能受污染的食物,情況允許時,新鮮肉應該放在干凈的塑料袋內,以免滲出血水污染別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