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各大藥企的2023年度財報已經(jīng)披露。
如往年一樣,整理了過去一年藥品銷售額TOP100榜單。相較去年,今年有9款新藥新進入榜單,ADC和GLP-1無疑是最閃耀的明星,比如替爾泊肽在上市第二年的收入就翻了10倍,新登榜即空降前三十位。
2023年度 TOP100 藥品銷售榜單;根據(jù)已公布藥企財報人工整理,如有錯漏還請評論區(qū)指正
(1)武田、衛(wèi)材等企業(yè)的財年計算方式截止到3 月 31 日,此處按自然年統(tǒng)計銷售額,和企業(yè)方 FY2023 數(shù)據(jù)存在細微差異;
(2)匯率按照 2023 年度平均匯率計算。歐元/美元(EUR/USD)=1.0632;英鎊/美元(GBP/USD)=1.2466;美元/日元(USD/JPY)=142.78;美元/瑞士法郎(USD/CHF)=0.8975;美元/丹麥克朗(USD/DKK)=6.8887;
(3)非美元貨幣單位的企業(yè),由于匯率換算原因,同比增長率可能與企業(yè)方口徑存在少量出入;
(4)同比增長率標綠色為同比減,橙色為同比增 20%~40%,紅色為 40% 以上。
總體概況
2023年度,TOP100榜單的門檻仍在17億美元,這與去年一致。
不過值得一提的是,去年7款藥品銷售額超過百億,而今年,即便少了Moderna的新冠疫苗、少了輝瑞的口服新冠藥物,仍有10款藥品銷售額超過百億,新面孔是這5款:司美格魯肽(Ozempic,降糖注射劑)、度普利尤單抗、烏司奴單抗、納武利尤單抗、恩格列凈。集中度仍然較高,超級重磅炸彈展現(xiàn)出了令人咂舌的吸金能力,預計明年百億名單有望再增5席。
從企業(yè)的角度來看,強生、羅氏和諾華在TOP100榜單中占據(jù)的席位最多,都超過了10席。前7家 MNC 入榜品種 ≥ 7個,總體較為穩(wěn)定。
增長之王
「藥王」門檻向 300 億美元狂奔
這一年,有14款TOP100藥品的同比增長率超過了40%,除了微有回落的度拉糖肽之外,登榜的GLP-1們均在此列。
這一領域長期都是禮來和諾和諾德的雙雄爭霸格局,前者擁有度拉糖肽和新一代雙靶藥替爾泊肽,后者則擁有利拉魯肽和明星藥司美格魯肽,未來的接棒產(chǎn)品們還有禮來的GLP1R/GCGR/GIPR三靶點激動劑Retatrutide和諾和諾德的司美格魯肽復方CagriSema。
很明顯,雖然已有無數(shù)企業(yè)爭相奔涌入局,禮來和諾和諾德的地位仍難以動搖,且隨著研發(fā)和商業(yè)化的不斷投入,其地位和品牌效應仍會水漲船高。
兩家企業(yè)在這個領域的瘋狂內(nèi)卷,帶來的結(jié)果是急劇飆升的銷售額和市值。
23年替爾泊肽(Mounjaro)和司美格魯肽減重品牌(Wegovy)的同比銷售額增長率分別為1006%和419%,禮來的市值來到7184億美元,諾和諾德的市值來到5533億美元。
除去降糖和減重之外,GLP-1們更廣闊的代謝相關(guān)適應癥也在不斷釋出積極臨床結(jié)果:心血管疾病、OSA,以及后續(xù)在研的 NASH、CKD……
代謝領域的全制霸,或許意味著下一位「藥王」將由此誕生。在自免領域的修美樂、腫瘤領域的K藥接連接過王冠之后,這頂桂冠又將回到代謝領域。曾經(jīng),降脂藥立普妥正是修美樂之前的藥王,也是首個突破百億美元年銷額的藥品。
實際上,若將司美格魯肽的降糖(Ozempic)、減重(Wegovy)、口服(Rybelsus)三個品牌以活性成分維度加和計算,可以看到,今年司美的銷售額已經(jīng)達到212億美元,追平了去年的藥王修美樂——當時其年銷售額也正是212億美元。
腫瘤領域
盡管TOP100榜單里只有2款ADC,但「未來之星」的潛質(zhì)無人輕視。PD-(L)1 與ADC的聯(lián)用研究正如火如荼地開展著,有望在各大癌種上取代現(xiàn)有療法,成為新的治療標準。
Enhertu在獲批上市的前兩年看似不溫不火,實則第一三共和阿斯利康這對搭檔針對DXd管線們鋪開了廣泛而差異化的臨床布局,撒下了騰飛的「火種」。隨著各項適應癥的陸續(xù)登場,在上市的第五年,該藥終于進入了TOP100榜單,并一舉超過「老前輩」Kadcyla。很顯然,它的潛力也不止如此。
ADC時代催生了無數(shù)的重磅交易。2022年度,我們觀察到ADC交易在數(shù)量上迅猛增長,達到了新的高度;而到2023年度,不僅是數(shù)量,交易金額也十分驚人,MNC們紛紛下場,擁抱IO+ADC的新時代。
另外,除本次入榜這兩款之外,吉利德的戈沙妥珠單抗和羅氏的維泊妥珠單抗今年也漲勢迅猛。它們分別于2020年和2019年首次獲批,迄今不過5年,今年戈沙妥珠單抗同比增長56.32%跨過10億美元門檻,而維泊妥珠單抗則增長 103.49% 實現(xiàn)9.33億美元銷售額。
冰山之下
雖然離TOP100榜單的17億美元門檻值仍有距離,但在分析2023年度藥品銷售趨勢時,百濟神州的澤布替尼是不可小覷的一匹黑馬。
在2023年度,澤布替尼實現(xiàn)13億美元銷售額,同比增長130%,成為了首個國產(chǎn)「十億美元分子」。24年Q1,澤布替尼繼續(xù)拿到了140% 的同比增長。
通常,同靶點的前三家有望攫取最大的市場份額,而澤布替尼恰是BTK靶點的前三家。BTK抑制劑市場規(guī)模在2021年度就已經(jīng)達到了113億美元。雖有阿斯利康、百濟神州、禮來等后來者圍追堵截,試圖分一杯羹,但僅強生/艾伯維聯(lián)手推出的First-in-Class藥物伊布替尼當時獨霸86.6%。不過這一情況在 2022年逐漸出現(xiàn)轉(zhuǎn)變,伊布替尼開始負增長,而阿斯利康的阿可替尼和百濟神州的澤布替尼開始狂追。
同為腫瘤領域化藥,CDK4/6 抑制劑的走勢與 BTK 有相似之處,或許值得參考。2021年度,該靶點總銷售額77億美元,輝瑞的哌柏西利占比超過70%,到23年,其占比已經(jīng)縮窄到了44%。取而代之的是同靶點的阿貝西利(禮來)、利柏西利(諾華)。
這兩款藥品都在以60%左右的同比增幅飆升,使CDK4/6 抑制劑市場在23年也突破了百億美元,同靶點3款藥品均名列 TOP100 榜單。假以時日,BTK 靶點或許也能如此。